蒙古包內部地面雖鋪貼方式簡便,卻也給牧民帶來了不可避免的問題一潮濕。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,蒙古族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,自古至今蒙古族人民一直保留著席地而坐的生活習慣,因蒙古包直接架設于草地上,地面鋪設單一,草地潮濕與寒冷,人體長期與地面親密接觸,加之草原氣候環境惡劣,冬季較長風雪大、夏季雨水集中,導致長時期包內潮濕以及地面潮濕、寒冷,這種形式極易引發牧民身體不適。
草原牧民因特殊的白然環境以及居住環境,風濕、腰腿疼痛、肺結核、布病、骨質增生都是牧民易患的疾病。如何改善地面的鋪設方式,解決地面潮濕的問題對提高包內居住舒適度有著重要的意義。
天窗(套腦)是蒙古包的主要通風口,室內空氣流通通過天窗流進、流出室外。 夏季通風方式主要為牧民將包裹哈那的圍氈高于地面,以使風能從蒙古包底部穿過,兩邊風能對流從天窗流出,包內悶熱可掀幵圍氈進行良好的通風,冬季則將圍氈與地 面持平,以便保暖,不做掀起,只用天窗進行通風。蒙古包室內通風的方式可歸納為以下4類表現形式,如圖所示。
夏季因圍氈與地面之間存有一定縫隙,雨季包內易潮,且飛禽走獸易進入包內。 安全系數及包內舒適性較低。冬季因天窗通風方式單一以及風雪天氣的增多,包內空氣流通不佳,影響空氣質量。